11/15/2011

楊茂林專訪

採訪撰稿:西蒙
 
夢幻島[i]

 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夢幻島,讓我們面對有時冰冷的現實世界,內心還能有一個迴轉的空間,所有的歡樂可以永遠不老,就算是煩惱也填上色彩,雙眼迸發出光亮像孩子一樣。


  
楊茂林內心的夢幻島,不是由這些轉身為神佛的卡漫人物建構而成,而是內心一片如赤子的純樸之地,充滿希望、樂趣以及孩童式的傷痕。在這樣的夢幻島,楊茂林玩得盡興,為了讓自己在工作室發呆時候能夠有好去處,便做了隻馬讓自己能棲身於上,盡情馳騁在他的夢幻島。結合卡漫和神怪,已經是楊茂林創作的第三時期,從台灣的歷史、政治到現在的台灣文化。


在之前,我們的個性是屬於批判的、顛覆的、向既有權威挑戰的,這樣的創作像是躬著身體武裝自己,一直對著鏡子說我是最偉大、最有力量。是很辛苦的。」



楊茂林持續說,以前社會的種種限制在今天是很難想像的,因為政治因素,甚至使用顏色上都不能夠隨心所欲。在過去戒嚴的時候,武裝自身相對整個國家機器的壓迫,創作竟然成了一件累人的事。但年歲增長,經過了下一代的新生,上一代的死亡,人生流轉的過程,讓他的態度漸漸轉向一片赤子之地,若早期的作品是為了要批判,試圖用藝術的角度解決制度上的缺憾;而現今的作品,以一種調皮、顛覆、諷刺式的另類混搭,結合了中西古今的卡漫英雄和神怪,創造出許許多多的「玩具」,為的也是補上心中孩童時期神話英雄故事造成的缺口。

 
昇降之間的交合

「他把這些超級英雄化身為佛陀和菩薩,供奉在一個虛構的當代流行文化萬神殿」[ii]

楊茂林從小就喜歡《山海經》、《封神榜》或是西方的希臘神話,然而神怪與卡漫的結合畢竟充滿了突兀,一個是過去式,一個是現在式及未來式;宗教是精緻文化,卡漫卻是通俗文化。卡漫對楊茂林來說是相當深刻,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兩個特殊的卡漫人物,在童年關鍵時刻扮演著異想世界的延展及實現。而因為人類心靈的需要,我們創造了宗教(或者說由人類因人生苦難修行的過程中,宗教自然形成)。於是,宗教神佛與卡漫之間的許多共同點,第一個就是深入影響人心的直接性;這兩者都是一種信仰,擁有各自的故事,甚至都是一種英雄式的象徵以及使人心神嚮往的另一個世界。這樣的影響幾乎不分世代與年齡,父子都想要成為超人的願望,類比著代代求神問卜的心誠則靈。屬於通俗文化的卡漫世界晉身於宗教神佛的神聖雲端,竟然卻有一種對立的和諧。

 
屬於楊茂林的卡漫世界,是快樂、輕巧美麗,感情豐富卻又充滿悲傷。彼得潘的優雅、夢露的美麗;或是美人魚及無敵鐵金鋼、金剛等等沒有結果的愛情故事。悲慘的童話故事,在楊茂林心中形成了一個被封鎖的陰影,他表示如果不是身為藝術家,或許這個部分永遠不會被開啟,但因為能創作,便試圖救起小時候痛苦的記憶,讓美人魚與王子結合不再生離死別也不用變成泡沫。


雖然宗教會啟發楊茂林許多的事,但他對每天念經或是下跪膜拜是沒有興趣的。楊茂林認為人是無法定義神並且神與人是完全平等的,神並不會比較高高在上,因為神也從擁有人性,在不斷修行轉世累積的過程中實現理念。楊茂林在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,於義大利三百年歷史的古教堂,利用卡漫與宗教的結合,在異國神聖的古教堂造神建廟,揉合中西世代的共同的記憶,將卡漫付予神性,由一種娛樂式的通俗文化,提昇至寬容純美各種神聖姿態,引起異國老少每人內心那處「夢幻島」的記憶共嗚。

在宗教神怪、卡漫及現實世界裡,我們膜拜著各自的偶像,創造屬於自己的異想世界,那裡有佛陀、基督或是彼得潘、史努比…他(祂、牠)們仍舊示現著人文世界的情感、關懷及正義,每個人的夢幻島正繽紛著超乎意識想像的色彩。

 [i] 楊茂林相關專文自述〈我的夢幻島〉,伊通公園http://www.itpark.com.tw/
 [ii] 李樂:《楊茂林苦海嘛A噗蓮花婆娑之廟》,〈世俗的閾限性〉,第11頁。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楊茂林
經歷
1999
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
1991
第一屆雄獅美術創作獎
1985
台北畫派創始成員、第一任會長
1982
101現代藝術群創始成員
1979
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
1953
生於台灣彰化市

創作自述:
長期以來,我都希望藉由創作,提出我對於所處的文化、環境、社會、歷史、政治等,生活及生命切身相關問題的看法。台灣經由歷史上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,演變出殖民交配後獨具特色的新型態文化現象,極具生命力與新鮮活潑的魅力。
近年來,我以平面繪畫、電腦製作、裝置與雕塑等多種創作媒材,嘗試表達在開放、詼諧之外而又盡求深刻的手法,希望能夠對於大多數人視而未見的台灣文化特質,作一另類的反思。
對我而言,藝術就是我的發言權。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